今日農漁

蔬菜生產如果遭遇天氣變化就容易產生產銷問題,為了調節國產蔬菜供應,農業部農糧署輔導農民團體與加工業者契作農產品原料,強化產地冷鏈設備及加工技術,在蔬菜盛產期間,將新鮮蔬菜原料,去除不可食用部分,並經過清洗、截切、殺菁、急速冷凍加工技術等,避免組織破壞,延長保存期限,同時保留蔬菜原有質地與營養。農糧署副署長陳啟榮表示,目前應用種類包括國產冷凍牛番茄、綠櫛瓜、馬鈴薯、胡蘿蔔、南瓜、青花菜、花椰菜及毛豆等蔬菜,使用前無須解凍、免洗免切,可直接烹煮,料理省時又方便。 農糧署表示,冷凍蔬菜是結合農業科技、冷鏈與通路力的創新成果,不但降低食物浪費,營養安全又方便食用,目前在全聯、大潤發、媽媽魚安心超市、有心肉舖子等全臺實體門市及網購平台都有販售,歡迎消費者多加選購。

受颱風丹娜絲侵襲,造成雲、嘉、南平原農業損失慘重,總統賴清德於7月8日下午前往麻豆地區視察災損情形,此次颱風造成臺南市農損2億5,858萬元,主要受損作物為文旦柚、龍眼、椪柑、柳橙、酪梨、絲瓜等;其中,文旦柚受損達50%以上,影響面積約500公頃。總統賴清德表示,此次颱風造成農業損失慘重,盼農業部無論是現金救助,或是發放天然災害基金、提供貸款,都要秉持同理心,並支持農業部將貸款利息從1.415降為0,讓民眾及農民可以從優、從速、從寬辦理。農業部說明,現階段將提供救助、農業保險雙軌援助,並開放現金救助申請及低利貸款,協助農民災後重建;並啟動柚子、柑橘、甜柿、甜棗等四項作物的保險理賠,預計共有867件,金額達3,871萬元,並提供專責團隊,同時也與地方政府及軍方合作,全力協助農民復耕。

彰化年度盛事王功漁火節於28、29兩日在王功漁港盛大登場,除了結合在地食材舉辦千人烤蚵體驗以外,今(2025)年還與人氣IP鯊魚先生合作,推出打卡送限量禮物的活動,吸引大批民眾兌換。此外,昨(28)日更邀請向蕙玲、Ozone、宇宙人共5組藝人輪番獻唱,並在彰化縣長王惠美、漁業署沿近海漁業組劉福昇組長、彰化區漁會陳威谷總幹事等嘉賓啟動開幕儀式之下,施放長達8分鐘的煙火秀。彰化區漁會陳威谷總幹事表示,絢爛的煙火不僅要點亮漁港的夜空,更是要點亮地方的希望及未來,王功漁港在漁業署與縣政府的支持下,完成許多基礎建設,也成為這次舉辦大型活動的基礎。他鼓勵民眾到訪在地一定要品嘗美味的珍珠蚵,也能夠到附近的廟宇福海宮參拜,夜晚時分再來到海邊聽音樂、欣賞煙火,欣賞王功之美。漁業署誠摯邀請民眾共遊王功漁港,一同吹海風、看煙火、聽音樂、品嘗在地農漁特產,感受漁港之美。

丹娜絲颱風挾帶強風侵襲臺南北門地區,造成當地漁業災損嚴重。總統賴清德於7月8日下午南下視察,由農業部長陳駿季、漁業署長王茂城陪同前往北門蘆竹溝漁港勘災,瞭解蘆竹溝漁港漁船受損狀況,並允諾將指示相關部會辦理後續復原作業與補助申請。總統賴清德表示,農業部已公佈漁港區域漁船筏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條件,政府將從優、從速、從寬盡速辦理後續復原作業與補助申請,有關於未來漁港的防護措施,中央將會與各部會、臺南市府持續進行協調討論,針對相關維護設施研擬合適方案,保障漁民生計與權益。漁業署說明,初步估計臺南沿海地區災損金額約6,970萬元,目前與地方政府合作,協助漁民復原作業,並研擬後續補救與補助措施,此外,將邀集學者專家所組成的技術服務團,加強技術輔導,指導養殖場衛生管理、疾病檢診及疾病預防等,加速進行勘災及提供受災漁民復養技術服務。

為了推廣臺南豐富的農漁產品,漁業署輔導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於今(5)日在七股六孔碼頭舉辦「2025臺南七股海鮮節-觀光赤嘴園挖文蛤體驗」,首日共吸引2000位民眾下水同樂。臺南市政府表示,今(2025)年活動採用ibon線上報名,每人僅需50元,即可參與這項寓教於樂的體驗活動,鼓勵民眾踴躍參與。漁業署沿近海漁業組陳慶儒科長表示,臺南七股以臺灣最大的潟湖聞名,天然的地理優勢非常適合全家大小一同來撈蛤蜊,玩水消暑之後,也能到訪當地走走,品嘗在地特色的虱目魚、芒果等農漁產品,也能夠感受漁村的風情。七股海鮮節從即日起至8月17日期間推出赤嘴園挖文蛤體驗、揪團遊七go、七股七寶宴、社區農漁特產展售等活動,邀請民眾趁著暑假期間,來趟生態之旅。

南市區漁會7月5日在安平漁會前廣場舉辦「台南䲜(ya)贔(bi)產業文化系列活動」,透過食魚教育、親子闖關及媽祖祈福等互動體驗,推廣在地特色海產,包括「台灣鯛、虱目魚、石斑、金目鱸」四魚及「牡蠣、文蛤、鳳螺」三貝,讓更多民眾認識漁業與漁村文化,體驗臺南海味的魅力。代表漁業署出席的漁業廣播電臺臺長楊文賢表示,臺南四魚三貝等豐盛水產,是漁民經年勤懇耕耘、默默付出打拼的成果。藉由此次推廣活動,同時表揚30位新科模範漁民,肯定他們的貢獻,讓活動更具意義。楊文賢也肯定南市區漁會用心安排食魚教育,由漁民與同仁分享魚的故事,讓食魚教育從親眼認識開始,也帶著一份感恩漁民的心,珍惜每一道桌上的海味本次晚宴,南市區漁會特別以四魚三貝入菜,推出陶燒絲瓜蛤蠣、天婦羅鱸魚柳、港式龍虎斑等8道佳餚,參與民眾不僅能品嘗到水產的鮮美,更能品味到一份細心呵護繁養的暖意。

每年六月,是魷魚漁船隊自福克蘭群島,返回高雄前鎮漁港進行整補作業的時節。考量船員長期於海上作業,常面臨嚴峻環境與就醫不便等挑戰,海員漁民服務中心特別於7月4日晚間,在前鎮船員會館舉辦「2025關懷外籍船員」活動,傳遞關懷與溫暖。活動當晚,特別邀請高雄小港醫院與大愛義剪隊到場,為船員們免費提供健康檢查、醫療諮詢及剪髮服務,實際行動守護漁民與外籍船員的身心健康。農業部漁業署、高雄市政府海洋局、三大遠洋漁業公會及高雄區漁會等單位代表也共襄盛舉,現場並舉辦抽獎活動,氣氛熱鬧溫馨,洋溢著滿滿的人情味。漁業人力組組長薛博元表示,來自東南亞的外籍船員遠渡重洋,長年為臺灣漁業辛勤付出,貢獻良多。高雄作為臺灣遠洋漁業的重要據點,為了讓這些外籍船員在返港期間能身心放鬆,今天特別安排義診、義剪與心理諮詢等貼心服務,希望透過實際行動,讓船員們感受到溫暖與關懷,就像回到家一樣。薛組長也提到,近期適逢全臺各地陸續展開漁民節慶祝活動,目前全臺聘僱的境外船員人數已達一萬八千人。他樂見許多漁會紛紛為外籍船員設立獎項,讓他們的努力與貢獻被社會大眾看見,也為漁民節增添更多意義與溫度。

宜蘭縣頭城烏石漁港製冰廠興建工程去(113)年中動工,預計明(115)年初可完工啟用,今(4)日舉行上樑典禮,頭城區漁會指出,製冰廠屆時可年產1.5萬噸冰塊,並設有 600 噸儲冰量,供應溪北區域六個漁港,約一萬名漁民使用。 頭城區漁會理事長陳秀暖說,宜蘭現有大溪及梗枋漁港製冰廠已使用近40年,設施老舊、供不應求。為改善漁民外運購冰的時間與成本,頭城區漁會、農業部漁業署及宜蘭縣政府三方合作,共同斥資1.6億元,於烏石漁港興建現代化製冰廠。 漁業署組長陳文深表示,製冰廠今日上樑,標誌著工程邁向關鍵里程。這不僅展現漁業署對在地漁業發展的堅定承諾,更是對地方產業升級的厚望。漁業署期許製冰廠啟用後,將為蘭陽溪以北地的石城、大里、梗枋、大溪、外澳及烏石漁港,提供更完整、高效且永續的冷鏈服務, 確保魚貨品質與衛生安全 ,進而大幅提升漁產品市場競爭力及附加價值,為宜蘭漁業擘劃嶄新篇章。

一年一度的漁民節於7月1日登場,這是屬於全體辛勤漁民的重要節日。高雄區漁會今日於前鎮漁港船員會館舉辦盛大慶祝活動,表揚72位傑出代表,涵蓋模範漁民、外籍船員、優良會員、組長與副組長、外銷業者、理監事、漁業增產競賽績優船主與模範員工,肯定他們對漁業發展的卓越貢獻。活動現場貴賓雲集,漁業署署長王茂城、高雄區漁會理事長黃一茂、全國漁會總幹事林啟滄、海洋局局長石慶豐、三大遠洋漁業公會代表與高雄市長陳其邁等皆親臨出席,為每位獲獎者喝采,現場氣氛熱烈。王茂城署長致詞時,首先代表漁業署向全體漁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與感謝,肯定他們長年來的辛勞與奉獻,讓台灣漁業穩健發展。他特別感謝高雄市政府與遠洋漁業界共同推動前鎮漁港改建,並積極促成船員會館旅宿啟用,為提升漁業人權邁出重要一步。活動中,王署長亦頒獎予外籍船員,並勉勵全體漁友共同致力改善岸上生活設施與海上薪資待遇,齊心落實漁業人權。他指出,漁業勞動權益已成為國際關注焦點,美國與歐盟等皆高度重視。漁業署將持續在穩定產業經營的基礎上,推動人權保障與產業調適的平衡,並期許漁民全力配合,共創永續未來。王署長也強調,對於船員會館的支持並非止於言語,未來將協調三大遠洋漁業公會,共同研擬住宿獎勵機制,讓船員在親友來訪時也能安心住宿,進一步體現對其辛勞的尊重與肯定。

近年來極端氣候與禽流感等疫病威脅對養禽產業造成衝擊,生產效率與雞群整齊度不一,加上傳統蛋雞場常露天堆置雞糞,易孳生病原且造成空氣污染。對此,農業部畜產試驗所組成畜牧、獸醫與生物機電專家輔導團隊,近年來在全台實地輔導蛋中雞及蛋雞場超過54場次,透過問題診斷與改善建議,協助業者導入水簾通風、省工設備,提升飼養效率;在雞糞處理部分,輔導業者建置雞糞乾燥處理系統,另外也建立蛋雞場雞糞採取場內與委外處理示範場域,供業界參採運用,達成臭味降低、病原控制與資源再利用的多重成效。此外,畜試所也出版《蛋中雞飼養管理手冊》及《蛋雞場轉型經營管理及生物安全宣導手冊》,為業者提供一套完整且具操作性的轉型指南,未來也將持續透過客製化輔導、教育推廣與示範場域建構,帶動蛋雞產業邁向友善飼養、資源循環與智慧畜牧革新的目標。

臺南臺灣鯛年產量約2萬5000公噸,占全臺約45%,是全臺最大的生產基地。近期受到美國對等關稅影響,臺南市政府積極開拓多元市場,首度接獲來自新加坡的5公噸訂單。漁業署代表、市長黃偉哲與產業人士今天前往將軍智慧水產加工及物流運籌中心,宣布臺灣鯛正式出口到新加坡。臺南市市長黃偉哲指出,臺南的臺灣鯛最大外銷市場是美國,美國關稅的不確定性,也讓許多農特產品外銷受到影響。臺南市政府積極開拓外銷通路,在新加坡食品展獲得很好的成績,也讓臺灣鯛獲得新加坡採購商的肯定,因此在4月份的食品展結束後,促成7月份有第一櫃的臺灣鯛銷售到新加坡,品項相當多元。臺灣鯛向來是臺南外銷產品中的優等生,也通過重要國內外的檢驗與標章認證,這次前進新加坡,市府和漁民都相當有信心,也希望能夠帶領臺南其他農特產品,開拓當地通路。而漁業署經費挹注的將軍智慧水產加工及物流運籌中心,也即將完工,年處理量超過一千公噸,讓文蛤、牡蠣、白蝦、虱目魚以及臺灣鯛,都能以最鮮美的姿態,代表臺灣、臺南,在國際舞台發光。

平地造林計畫推行至今已經營造13492公頃平地森林,為台灣創造初步的生物多樣性、生態廊道、景觀綠帶、微氣候調節等多重效益。 農業部林業保育署表示,參與平地造林的農地在20年屆期後,將依109年農業部評估團隊的盤點資料為基礎,按「具生物棲地及景觀價值」及「具木材生產價值區位」,藉由適性分流輔導措施,引導參與的農民及企業,強化平地森林在生態棲地、自然碳匯及木材生產上的永續價值。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 林業保育署後續也將在各地分區辦理政策說明會、輔導工作坊、職能培訓,協助造林人了解作業規範與輔導機制,培力專業工作隊之生態與林業技術,強化權益關係人的實務知能,為優化平地造林實現環境與經濟的雙贏。
節目介紹

每日06:20、07:30

每日08:20

每日09:30,週一至五10:20

每週六10:20

每週日10:20

每日11:20

每日12:20

每日12:30

每日13:20,週一至五14:20

週一至五15:20,每日16:30

每日17:20

每日18:20

每日18:30

每日19:20、20:20、21:20

週六日22:30~23:00

每日23:20~24:00

週三15:20

週四15:20

週日14:20

週日15:20

每日00:25、01:20

每日02:20

每週一至五03:20

週六日03:20、05:20

每日4: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