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科園區水資源處理場擴建完成 打造循環永續的綠色園區(農業部)
- 新聞內容
農業部農業科技園區積極辦理水資源處理場第3、4期擴建工程,該工程於114年3月完工後,投入試運轉,期藉由更完善的水循環再利用及廢污水處理,扶植園區內農企業成長並兼顧環境永續,落實循環經濟政策,打造產業與環境共生共存的綠色產業園區。
農科園區表示,隨著園區內產業聚落快速成長,產業廢水排放量亦同步提升,園區編列新臺幣約2.35億元經費辦理水資源處理場第3、4期擴建工程,包含增設第2座調勻池,調節分配至1-4期之污水處理流程,控制廢水性質的變動性,使操作水量與水質維持於穩定狀態,降低操作成本並穩定處理效率。另外,該擴建工程於處理流程後段之終沉池,為配合刮泥機運作,因此槽體施築必須接近真圓度,具有相當之工程難度,經施工團隊落實施工品質管控下,其真圓度已達到品質標準要求,完成弧線平整美觀。
農科園區說明,工程於既有污水廠旁再擴建4,000 CMD之處理設施,完工後可將污水處理量能倍增為每日8,000 CMD,以處理前水質污染物(生化需氧量(BOD)180 mg/L、懸浮固體(SS)180 mg/L、氨氮(NH3-N)40 mg/L)及去除率90%估算,預計每日可削減生化需氧量(BOD)972kg/day、懸浮固體(SS)972kg/day、氨氮(NH3-N)216 kg/day;園區水資源處理場經處理完成之放流水,除確保符合法規放流標準,並排入滯洪地貯存,可供作園區植栽噴灌系統使用,餘溢部分將放流至番仔寮排水系統至高屏溪,以落實水資源循環再利用。
農科園區指出,水資源處理場第3、4期擴建工程完工後,解決園區農企業設廠生產及廢污水處理龐大需求,提供農企業投資者更優質、更充足的農業經營環境,吸引其上、中、下游及周邊地區關聯產業進駐,形成產業聚落以發揮群聚效益。相信透過更高品質的軟硬體營運環境升級建置,更能有效吸引國內外高產值、高創新及具全球競爭力之潛力農企業進駐,進而創造當地就業機會並帶動臺灣農業科技產業發展。 (范瑋倫轉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