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美關稅上路,農業部於東港舉辦座談會聆聽漁民心聲
- 內容
自8月7日起,臺美關稅適用「20%+N」稅率,對以出口為主的遠洋漁業,是一股難擋的壓力。8月18日下午, 農業部次長黃昭欽、 農業部漁業署 署長王茂城走進東港,和地方漁會、 臺灣鮪延繩釣協會以及產業代表,共同討論因應之道。
農業部政務次長黃昭欽表示,目前對美的暫行關稅為20%,但遠洋產業是以外銷為主,不同市場的關稅,會不會具有替代性,或者他國關稅比我國有利,而有取代我國市場的問題,這些都必須審慎面對,對於協助產業,農業部有全面規劃,提出「180億元農漁產業支持」方案 涵蓋金融支持、競爭力提升、多元市場開拓等3大面向、6項措施。希望能夠跟漁民產業站在一起,面對問題。
座談會交流熱絡,與會漁民就支持措施執行細節踴躍發言。有漁民指出,「漁獲返台凍儲補助」在實務上,恐怕不容易真正受惠。因為實務上,漁民很少會凍儲漁獲,而貿易商的價格,往往因為關稅的預期而壓低,漁民在其中顯得更被動。相較之下,對政府推動的MSC(海洋管理委員會)認證補助,與會者多半給予肯定,他們相信,這能讓遠洋漁業拓展外銷市場更有競爭力。
面對這些建言,漁業署署長王茂城除一一詳實回覆,也指示相關單位攜回研議,他說,漁業署會把蒐集到的意見,例如MSC的補助對象與補助方案;也包括外銷獎勵如何擴及到漁船端、以及納入受到間接影響的漁獲,回去經由內部討論,希望讓支持措施更貼近產業的實際需求,能真正發揮效益。